信息详情
察布查尔县公众信息网---.。
察布查尔县公众信息网,xjcbcr。www,gov,cn。
察布查尔/察布查尔
察布查尔位于新疆北部天山支脉乌孙山以北、伊犁河以南的河谷盆地。南部与昭苏县、特克斯县相接,东部和巩留县毗邻,北部隔伊犁河与自治州首府伊宁市和伊宁县、霍城县相望。县城距伊宁市17公里。境内有国家一级岸-都拉塔口岸。西与哈萨克斯坦接壤。 察布查尔属大陆性气候,比较温和湿润,是年降水量比较多的地区之一。
古代的锡伯族最早居住在嫩江支流绰尔洮儿河一带,从事狩猎、打渔,史称“打牲部落”。18世纪60年代中叶,由盛京(沈阳)等地西迁到今察布查尔的锡伯族,组建成锡伯营,作为清政府的边防部队,开始了屯垦戍边的生活。他们虽以农业经济为主,但渔猎仍占重要地位,今日察布查尔的锡伯族约有18000多人,依然保留着浓厚的狩猎民族的风俗。
察布查尔的锡伯人酷爱骑马射箭,除了军事、体育因素以外,马和弓箭主要是狩猎的工具。男婴呱呱坠地,长辈就在门口悬挂小弓箭,祝福他日后成为优秀射箭手;十多岁的男孩就能骑上骏马,携带弓箭,跟随父辈去深山逐猎。他们十分喜爱打猎,晚秋初冬,村里男人常常集体出动,围猎野猪、黄羊和野兔。打上野猪,大家平分,路人见者有份,猎人认为这是“天赐之物”,不过首中猎物的猎手可得头蹄,以示奖励。除围猎外,亦有单猎活动。单猎者主要打野鸡、野鸭,也有胆大技高者猎凶猛的野猪。他们驯养猎狗、猎鹰,使用猎枪、长矛、木棒、网套,猎场上,猎狗追击,猎鹰捕捉,猎人纵马驰骋围歼野兽。鹰唳、狗吠、马嘶、人喊,场面壮观,热闹非凡。
锡伯族男人为了便于骑马打猎,喜穿左右开叉的长袍和短袄;妇女都是天足,多穿旗袍,扎上裤脚,过去,男人骑马奔驰草原,穿过林海,翻越山峦,围猎野兽,妇女亦一同前往,为行猎方便,更为了躲避兽害,不知哪位先民最早将吊篮吊上树权,高招既出,蔚然成风。今天察布查尔的锡伯族人家,凡养育婴儿都用吊篮。和屋梁平行,架设一根碗口粗的松木,上系绳子,垂挂下来,套住吊篮四角。考究的吊篮要用山羊皮的吊绳,吊篮里的被褥,一般用羊皮做,名贵的用貂皮或水獭皮。
察布查尔的锡伯人保留着浓厚的猎民饮食习惯。他们大锅清炖牛肉、羊肉,放入大盘,每人自带小刀,剔骨削肉,用肉蘸食盐、葱末和蒜泥,这种原始粗犷的吃法,散发着草原气息,味美香浓。他们杀猪接血,灌制血肠,放入锅中煮熟,切成片,用蒜泥或洋葱伴着吃,味儿浓香,油而不腻。他们喜欢河水炖鲜鱼,放入“布尔哈雪克”(鱼香草)的嫩茎和辣椒面作佐料,加盐,鱼肉鱼汤油辣鲜香。他们喜吃野味,野猪、野兔、野鸡、野鸭……来者不拒。锡伯族《打猎歌》唱道:“日落西山狩猎归,新鲜的野兔剥开皮,花花菜(咸菜)伴炒兔子肉,比山珍海味更甜美!”他们崇尚海量,大碗喝酒。
他们的结婚彩礼,主要是猪羊,男方要装一车送至女家;出嫁行列,新郎骑马在前引导,新郎的喜篷车在后跟随;到了新郎家,新郎要用手中马鞭将新娘的盖头挑开,这些风习无不打上猎民的生活烙印。
察布查尔《图木尔齐氏家规》中记载:“妯娌之间相互不睦,甚至斗欧者,召集家族会议,在先祖神位前行掌嘴之刑,子女辈犯规,鞭笞50鞭,孙子辈犯规,则鞭苔80鞭。”以鞭打作为惩罚手段,是狩猎游牧民族的习惯。
他们的男祖宗“海尔堪”系保佑牲畜的神,主人向“海尔堪’’献马举行仪式时,要将羽毛或红布条系在马尾上,他们有天葬习俗,两月内夭折的婴儿,将尸体放在芦席片上,送到旷野,让飞禽走兽啄食,以使死者尽快超生。他们忌食狗肉,不用狗皮做衣帽褥垫等物,因为狗是猎人的朋友。家有病人,门一束草,以示拒绝外人入内,这些信仰和习惯,都带有狩猎民族的生活印迹。
察布查尔的锡伯族从事农耕已有220多年的历史;可仍然保存古代锡伯族浓烈的狩猎风情,风俗习惯既已形成,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,它比生产方式的变革要缓慢得多。
相关条目/察布查尔
友情提示
如涉及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在30日内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点此纠错或删除此信息